第一章 公开招标
******有限公司基于无人装备的海上光伏多维立体的智能巡检与清洗一体化系统******************有限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进行国内资格后审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 项目概况、招标范围及标段(包)划分:
2.1.1项目概况:
基于无人装备的海上光伏多维立体的智能巡检与清洗一体化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试点应用于东营垦利悦海国华海上光伏电站,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海域。悦海国华海上光伏项目(即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是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开放式海上光伏电站。该项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部离岸8公里的开放海域,于2024年11月13日首批发电单元成功并网。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吉瓦(100万千瓦),用海面积约1223公顷。项目采用桩基固定式结构,全球首次应用大型海上钢桁架平台式固定桩基施工技术,安装2934个光伏平台,单个平台长60米、宽35米,面积达2100平方米。光伏组件选用N型单晶硅双面双玻570W及以上型号,国内首次采用66千伏海缆与陆缆结合的长距离输电方案。光伏板采用双面发电设计,倾斜15度以最大化吸收光照。
海上光伏发电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规模巨大的后运维市场,如何提高海上光伏发电运维管理能力,保障海上光伏发电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尤其海上光伏面临的清洗和巡检作业难题,需要新兴技术保障使其更好发电运营。本项目拟建立基于无人装备的“陆、海、空”多维立体的智能巡检与清洗一体化技术体系,通过“陆”--集控中心智能巡检与清洗一体化指挥管控系统、 “海”--搭载机巢及海水淡化装置的海面运载与巡检无人船、 “空”--空中巡检无人机、系留式清洗无人机、清洗机器人的系统化整合,依托无人船、智能巡检无人机、清洗无人机、光伏清洗机器人、海水淡化装置、北斗通信定位、4G/5G和专用数据传输技术、图像处理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集成一套适用于海上光伏发电场智能巡检与清洗的无人装备管控系统,形成海上光伏组件(板上、板下)可视检测、自主巡检、自主淡化海水、自主清洗、集控中心远程指挥管理的应用模式,推动海上光伏发电场站智慧运维目标的实现。
2.1.2招标范围:
本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东营垦利悦海国华海上光伏发电巡检与清洗应用现状研究;
2)自无人船起降的多源载荷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研究;
3)基于船载系留式清洗无人机与清洗机器人融合的光伏组件清洗系统技术研究;
4)大载重多功能无人船技术研究;
5)基于视频技术的光伏组件背板及基础支撑部件智能检测技术研究;
6)无人船船坞支撑系统研究;
7)面向海上光伏巡检与清洗的智能管控平台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
8)试点应用研究。
提供项目所需的设备定制、开发、实施、测试、上线、培训、质保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内容。
2.2 其他:/
2.3 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2.3.1研究内容
本项目包含八项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一:东营垦利悦海国华海上光伏电站海上光伏发电巡检与清洗应用现状研究;
研究内容二:自无人船起降的多源载荷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三:基于船载系留式清洗无人机与清洗机器人融合的光伏组件清洗系统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四:大载重多功能无人船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五:基于视频技术的光伏组件背板及基础支撑部件智能检测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六:无人船船坞支撑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七:面向海上光伏巡检与清洗的智能管控软件研发;
研究内容八:试点应用研究。
2.3.2预期目标
依托多功能无人船、海水淡化装置、巡检无人机、系留式清洗无人机、光伏清洗机器人等无人装备,以及自主巡检技术、4G/5G通信技术、北斗定位技术、高精度惯性导航及图像处理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一套海上光伏电站多维立体的智能巡检与清洗一体化系统。其中,多功能大载重无人船搭载海水淡化、无人机、供电、储水及机巢等系统,作为智能巡检与清洗系统的有力保障,同时实现光伏背板、桩基、支架等海面上智能巡检;快速巡检无人机使用多源任务载荷对光伏板损坏情况、灰层或鸟屎覆盖程度等进行巡查和识别;系留清洗无人机对光伏板进行脏污程度识别后,利用高压清洗系统进行冲刷清洗,融合机载式清洗机器人进行顽固污渍的定点清洗。形成涵盖光伏巡检、清洗、综合补给等为一体的智能巡检与清洗管控系统。
2.4 项目服务期:项目实施全部工作任务应在合同签订后12个月内完成,在合同签订后9个月内完成核心功能研发及系统上线试运行。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 资质条件和业绩要求:
【1】资质要求:投标人须为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或其他组织,须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
【2】财务要求:/
【3】业绩要求:2022年7月至投标截止日(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投标人须至少具有无人机应用或无人船应用或无人机销售或无人船销售的合同业绩2份,若投标人提供无人机或无人船销售合同业绩,销售的产品须为投标人自主研制生产,投标人须提供产品为自主研制生产的盖章版说明。投标人须提供能证明本次招标业绩要求的合同证明扫描件,合同扫描件须至少包含:合同买卖双方盖章页、合同签订时间和业绩要求中的关键信息页;若投标人有相关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项目课题的可以提供计划任务书代替。
【4】信誉要求:/
【5】项目负责人的资格要求:/
【6】其他主要人员要求:/
【7】科研设施及装备要求:/
【8】其他要求:/
3.2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4.招标文件的获取
******集团(************************集团生态协作平台→帮助中心→“生态协作平台操作手册”。
4.2 购标途径:已完成注册的投标人请登录“国能e招投标人业务系统”,在线完成招标文件的购买。
4.3 招标文件开始购买时间2025-07-28 14:00:00,招标文件购买截止时间2025-08-02 16:00:00。
4.4 招标文件每套售价每标段(包)人民币第1包70元,售后不退。技术资料押金第1包0元,在退还技术资料时退还(不计利息)。
4.5 未按本公告要求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不得参加投标。
4.6 其他:/
5.招标文件的阅览及投标文件的编制
本项目采用全电子的方式进行招标,投标人必须从“国能e招投标人业务系统”“组件下载”中下载《国能e招投标文件制作工具》及相关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投标人自行登录到“国能e招投标人业务系统”:******。
2)点击右上方“帮助中心”按钮,下载《招投标系统用户手册-电子标(投标人手册)》。
3)点击右上方“组件下载”按钮,在弹出的页面中下载“国能e招驱动安装包”及“国能e招投标文件制作工具”并安装。
注:本项目招标文件为专用格式,投标人须完成上述操作才可以浏览招标文件。
4)投标人必须办理CA数字证书方可完成投标文件的编制及本项目的投标,CA数字证书办理流程详见:国能e招首页→帮助中心→“国能e招电子招投标项目数字证书办理流程及须知”。
注:投标人需尽快办理CA数字证书,未办理CA数字证书或CA数字证书认证过期的,将导致后续投标事项无法办理。
5)投标人须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在“国能e招投标文件制作工具”中进行投标文件的编制。具体操作详见《招投标系统用户手册-电子标(投标人手册)》,其中以下章节为重点章节,请投标人务必详细阅读。
1.1--1.7章节(系统前期准备)
1.9章节 (CA锁绑定)
2.5章节 (文件领取)
2.9章节 (开标大厅)
3.1章节 (安装投标文件制作工具)
3.2章节 (电子投标文件制作)
6.投标文件的递交及开标
6.1 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及开标时间为2025-08-18 14:00:00(北京时间),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通过“国能e招投标人业务系统”递交电子投标文件。开标成功后,国能e招投标人业务系统对开标记录表和投标人在投标文件制作工具“投标文件组成(报价部分)”上传的文件进行加密,同时将加密的开标记录表发投标人备查;商务(不含报价)和技术评标完成后,国能e招投标人业务系统显示开标记录表和投标报价文件,发送密钥供投标人验证开标信息。
6.2 逾期送达的投标文件,“国能e招投标人业务系统”将予以拒收。
6.3 开标地点:通过“国能e招投标人业务系统”公开开标,不举行现场开标仪式。
7.其他
7.1 信息公开说明:
(1)开标阶段,对招标公告中要求的投标人的资质、业绩、拟任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设总)/总监理工程师的相关证件(如有)等信息向所有参加投标的投标人进行公示。
(2)中标候选人公示阶段,对中标候选人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资质、业绩、拟任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设总)/总监理工程师的相关证件(如有)向社会进行公示。
(3)招标公告中要求的业绩未进行公示的(补充公示的业绩视为已公示业绩),评标阶段将不予认可。
7.2 /
8.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招标公告同时在国能e招(******)和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上发布。
9.联系方式
******有限公司
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国华时代广场6号楼
邮 编:252600
联 系 人:梅延文
电 话:0531-******
电子邮箱:******
******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3号国华投资大厦6层
邮 编:100010
联 系 人:韩静怡
电 话:010-******
电子邮箱:******
国能e招客服电话:010-******
国能e招客服工作时间:8:30-12:00;13:30-17:00(法定工作日)
国能e招登录网址:******
附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今日招标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今日招标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机今日招标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